“合力”何以成“合利”? 从“破百亿”里读懂大湾区融通深意
进出口货值突破100亿元。合力
这是何成合利“东莞—香港国际空港中心”自2023年4月运行以来至今取得的“成绩”。
在国际贸易发达的从破九游粤港澳大湾区,100亿元的百亿进出口货值或许并非一个亮眼的数字,但这一标志性数据的湾区达成,却成了粤港深化合作的融通最新注脚:东莞出口货物只需要先在本地完成安检和航空打板,就能通过水路直抵香港国际机场装机运往全球,深意实现出口航空货物“直装”和进口航空货物“直提”,合力效率大幅提升。何成合利
你中有我,从破我中有你,百亿区域协同“融合共进”。湾区新模式下,融通九游区域经济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:如今,深意具有制造业优势的合力东莞,近80%的航空货物经香港机场进出口,而国际航空优势显著的香港机场,则有近40%的货物来自东莞。
湾区制造业和香港航空业“双向赋能”,不仅让“湾区制造”通达世界的路径愈发清晰,更折射了粤港澳大湾区融通之路向纵深推进的新趋势。
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发布五年多来,港珠澳大桥,深中通道,湾区“大号地铁”相继开通,让“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”成为现实。
“硬联通”目标既已逐渐达成,粤港澳三地为何愿意再啃“硬骨头”,突破体制机制壁垒,促成“软联通”?
驱动力首先来自彼此间融通的真切需求。
从“经珠港飞”,到港、澳车“北上”,再到港澳律师“内地执业”,这些先行一步的探索无一不在让湾区内的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等要素流通起来,“合力”让一城一地各自的优势互补,从而转化为大湾区的整体优势。
一项项“合利”共赢之外,粤港澳三地对大湾区一体化“大市场”的“大认同”也在逐渐形成。
在民间,如今,不管是大湾区内地九市,还是港澳地区,越来越多人愿意用“我是大湾区人”来介绍自己;在经贸领域,在大湾区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上,粤港澳三地更是“同声同气”:介绍自身优势的同时,更不忘在会上推介与大湾区其他地区联动产生的投资新机遇。
眼光投向汇聚要素更多、更加便利的“湾区大市场”进行全局谋划,以“湾区之名”面向世界,这也正是粤港澳三地在一次次发挥“合力”、实现“合利”的实践中,培育出的对“共同市场”的强烈信心。
“破百亿”既是大湾区内合作创新达成的一项具体新成果,也是大湾区“合则生利”的生动演绎,从中更能窥见大湾区合作走向纵深、走向融通的深意。
总台记者 林丽丽
- ·疏附农产物俏销羊城,“疆品南下”如火如荼
- ·农业农村部金文成:“百千万工程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
- ·省发改委:总投资1万亿元!广东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08个
- ·带“广东手信”回家过年背后的故事
- ·前2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.3%
- ·龚俊龙:凝聚更多社会力量,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
- ·客家人的年味,少不了梅菜扣肉丨故乡的肉味
- ·家乡的土头碗,传统就像血缘将人们联系在一起|故乡的肉味
- ·1313.4万吨!2024年广东食粮产量创2006年来新高
- ·龚俊龙:凝聚更多社会力量,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
- ·亲子采摘乐,缤Fun过新年
- ·传承700年的古井烧鹅,正在飞出江门走向世界
- ·石棉县工商局联合企业打击假冒名酒
- ·带“广东手信”回家过年背后的故事
- ·补短板强弱项,广东3地入选首批全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公示名单
- ·佛冈水头:创建全省一流中医药特色卫生院,打造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